【推荐】中韩贸易变天!韩国加入欧美阵营,可能对中国也有动作了-双赢在韩国多少钱
随着韩国充电池和电池原料更加依赖从中国进口,韩国对华贸易逆差持续扩大,中国成为韩国第一贸易逆差来源国。
据韩媒体报道,韩国贸易协会当天在「上半年交易动向及下半年贸易、通商环境展望记者座谈会」上,分析各月对华贸易收支和各品目贸易赤字结构变化。
韩国贸易协会发现,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韩国对华出口额连续12个月负增长。2022年只有9月实现6亿美元顺差,其余均出现逆差。2023年1月至5月,韩国对华贸易逆差为118亿美元,中国从韩国的第一大顺差来源国摇身变为第一大逆差来源国。
韩国对华贸易顺差在2018年达到556亿美元的高峰,但后来由于中国的中间材料自给率提升,韩国对华贸易顺差在2019年收窄至290亿美元,2022年再减至12亿美元,2023年转为逆差。分析认为,造成对华贸易逆差扩大的决定性原因是充电池及其关键原料——精细化工原料逆差扩大。
据韩国贸协说明,韩国国内低价电动汽车车型大多使用中国制造的磷酸铁锂电池。随着电池进口增加,2021年起韩国对中国锂离子电池的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制造充电池所需的氢氧化锂和前驱体等品目进口增加也对贸易逆差产生影响。
2023年1月至5月,韩国在氢氧化锂等其他精细化工原料对华逆差的占比达到12.4%,充电池逆差占10.1%,二者共占22.5%左右,在对华贸易逆差品目中占比最高。同期,16种充电池原料和材料中有10种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是中国。这些原料和材料的对华依存度大多高达80%至100%。16种原材料对华逆差为35.7亿美元,达到同期同一品类对外逆差(14亿美元)的两倍以上。
此外,韩国在永久磁铁(85.8%)、稀土(84.6%)等未来核心资源也高度依赖中国。贸协就此表示,韩国也有可能参与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等减轻对华过度依赖。
韩国对华贸易逆差持续扩大主要是由于韩国在电动汽车电池和关键原材料等方面高度依赖进口中国产品。中国也希望双方的贸易关系能达到互利共赢。
韩国对中国电池和关键原材料的依赖太高。近年来韩国电动汽车发展迅速,但在电池和核心零部件上缺乏自主技术,干脆进口中国产品使用。这导致贸易逆差显著增加。从长期来看,这样高的技术依赖不利于韩国产业升级和自主控制。中国愿意加强技术合作,但韩国也要积极提高自身能力。
相关产业链在中国具有显著的优势。中国已在电池制造和原材料开采投入大量资源,产业链完善,技术水平领先。这使得韩国企业很难找到其他像中国这样价廉质优的供应商。但中国与韩国是重要贸易伙伴,双方应致力于合作共赢,而不是单纯依赖。
尽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但中韩贸易关系仍然十分重要。中韩在电子、电器等传统贸易领域仍存在相互依赖。中方希望贸易关系能进一步稳定和增长,双方要通过对话消除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中国正出台措施提高关键原材料自给率。能源安全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中国正加速制定相关政策。但这不会影响与韩国的正常贸易,有关企业仍可按市场规则参与竞争。中国也愿加强与韩国在此方面的合作交流。
总的来说,中国希望与韩国保持中长期的互利双赢。双方要通过加强合作和对话,确保贸易关系既不扩大逆差,也不造成过分依赖,以求两国更加平衡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