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财富

【推荐】中材国际研究报告:全球水泥全产业链服务龙头,一带一路添动能-邯郸中材建设有限公司好不好

XiaoMing 0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信建投证券,竺劲)

1 全球最大的水泥全产业链服务商,股权激励激发活力

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材国际,代码:600970.SH)是中国建材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 是集团工程技术服务板块及国际业务的骨干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水泥全产业链服务商。依靠多年以来的技术 研发、海内外市场拓展,公司的业务规模、营收及业绩实现稳健增长;同时,股权激励计划也为公司的业绩增 长注入持续动能。

1.1 全球最大的水泥全产业链服务商

发展逾二十载,水泥产业链服务业务不断精进。中材国际成立于 2001 年,自成立以来便同时开拓国内外市 场,进军意大利、越南、沙特、法国等多国市场。2005 年公司成功在上交所上市,2007 年总承包合同额首次超 过百亿元,2008 年获得全球水泥技术装备和工程项目市场份额第一名。2016 年两大建材央企中国建筑材料集团 有限公司、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合并重组(“两材”合并),成立中国建材集团,公司背靠集团,业务规 模稳定增长;2020 年,以刘燕董事长带领的新领导班子上任;2021 年,中国建材集团整合水泥工程业务板块, 公司完成对北京凯盛、南京凯盛、中材矿山三大水泥矿山工程专业企业的重组,完成对集团内水泥矿山工程技 术服务领域的资产整合;2022 年 12 月完成收购智慧工业,2023 年 2 月合肥院股权转让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公 司装备制造与水泥产线运维实力进一步增强。

中材国际是全球最大、也是唯一在水泥技术装备及工程服务市场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企业。经过多年的自主 研发,以及整合国内水泥工业研发设计及装备工程优势资源,中材国际的业务范围涵盖水泥技术装备及工程服 务的全产业链,包括矿山服务、技术研发、数字设计、装备制造、建设安装、运维服务、售后服务等。总的来 看,公司业务可分为工程服务、装备制造、运维服务三大类。公司是全球唯一在水泥技术装备及工程服务市场 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企业,截至 2022 年年末,公司累计在海外 84 个国家和地区承接了 293 条生产线,水泥技 术装备与工程主业全球市场占有率连续 15 年保持世界第一,在海外拥有 36 个境外属地化机构,约 1800 名 外籍雇员。公司形成了尼日利亚、埃及、伊拉克 3 个亿元利润平台,并形成了赞比亚、阿尔及利亚、越南等一 批千万级利润平台。

工程服务优势积淀深厚,装备制造与运维服务发展提速。公司业务主要包括工程服务、装备制造、运维服 务,2021 年以来通过收购多家专业公司,三方面业务能力均得到增强。1)工程服务:为客户提供矿山开采和 水泥生产线建设的全流程服务,以 EPC 工程总承包服务为主,公司在 2021 年通过收购北京凯盛、南京凯盛增 强水泥工程总承包能力;2)装备制造:主要包括水泥技术装备、矿业破碎及物料处理装备的研发、设计、加工 制造、技术服务等,2022 年公司收购合肥院,与原有天津院形成协同,装备制造能力提升;3)运维服务:主 要包含水泥产线运维与矿山运维,公司在 2021 年收购中材矿山增强矿山运维能力,并在 2022 年收购智慧工业 增强水泥产线运维能力。 三项业务利润占比有望在十四五末达到平衡。工程服务作为公司长期深耕并在全球极具优势的业务,目前 为公司贡献大部分营收,2022 年工程服务/装备制造/运维服务营收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59.79%/12.27%/23.58%。利润率方面,装备制造与运维服务更具优势,且处在上升区间,2022 年装备制造的毛 利率为 23.5%,较 2021 年提升 0.3 个百分点;运维服务的毛利率为 22.6%,较 2021 年提升 2.2 个百分点;工程 服务的毛利率为 12.4%,较 2021 年下降 1.2 个百分点。根据公司规划,至 2025 年末预期达成工程、装备、服务 三位一体的状态,实现其利润占比的相对均衡。

境内外业务同步拓展,2023 年一季度订单高增。公司自成立以来便深耕境内市场,同时积极在境外市场进 行业务拓展,目前每年境内外市场的营收与新签合同额呈现均等态势。2022 年公司境内营收 219.3 亿元,同比 下降 3.5%;境外营收 168.9 亿元,同比增长 23.1%;境外业务营收占比在 2022 年达 43.1%,较 2021 年提升 6.1 个百分点。2022 年公司境内新签合同额 272.8 亿元,同比下降 1.0%;境外新签合同额 242.3 亿元,同比增长 2%; 境外业务新签合同额占比在 2022 年达 47.0%,较 2021 年提升 0.7 个百分点。2021-2022 年全球新冠疫情形势严 峻,公司境内外业务拓展受到一定阻力。2023 年一季度,公司境内新签合同额 132.6 亿元,同比增长 130%,境 外新签合同额 93.7 亿元,同比增长 73%,订单受益于疫情影响的消减及市场需求的复苏而实现高增。

1.2 股权激励激发活力

央企背景股权结构稳定,旗下业务拥有多个专业平台。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截至 2023 年一季度末其持股比例为 41.12%,其隶属于央企中国建材集团,实控人为国务院国资委。中国建材集团内 部交叉持股较为明显,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第三大股东中国建材国际工程 集团有限公司也均由中国建材集团控股,对公司的持股比例分别为 15.66%、1.72%。前三大股东对公司的持股 比例合计达 58.50%,公司的股权结构稳定。公司旗下的三大业务分别拥有多个专业平台,其中工程服务业务与 运维业务的主要平台包括苏州中材、邯郸中材、天津院、成都院、中材建设、南京凯盛、北京凯盛等;装备制 造业务的主要平台包括合肥院、天津院等。

股权激励激发活力。2021 年年底公司首次披露 2021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将股本总额的 2.68%用作股权 激励,激励对象包括中材国际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核心管理、业务及技术骨干,其中首次授予对象 198 人, 预留部分授予对象 71 人。股权激励对公司 2022-2024 年的业绩及财务指标表现设定目标,分别要求 2022-2024 年相对于 2020 年的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均不低于 15.5%,根据设定目标计算,公司 2022-2024 年需要实现的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1.45、24.78、28.62 亿元(根据追溯调整后的 2020 年归母净利润 16.08 亿元计算,业绩考核 目标未考虑 2022 年重组标的);目标设定的 2022-2024 年 ROE 分别不低于 14.9%、15.4%、16.2%。2022 年公司 达成业绩考核目标,实现 21.9 亿元的归母净利润,ROE 达 15.90%。在股权激励的驱动下,公司业绩有望保持 较快增速。

1.3 业绩长期稳健,ROE 处于建筑央企中的高水平

业绩长期稳健,2023 年一季度境内外新签合同额均出现大幅增长。随着近年来对中国建材集团内与水泥矿 山工程服务、装备制造、运维服务等业务相关的标的整合工作的推进落地,公司业务体量实现跃升,新签合同 额从 2018-2020 年每年的 300 亿元左右增长至 2021-2022 年每年的 500 亿元左右,2022 年新签合同额为 515.1 亿元,同比增长 0.5%,2023 年一季度公司新签合同额 226.3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103%,其中境内新签合同额 132.6 亿元,同比增长 130%,境外新签合同额 93.7 亿元,同比增长 73%,境内外业务均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 公司营收同样保持稳定扩张态势,2022 年实现营收 388.2 亿元,同比增长 6.3%,2023 年一季度实现营收 100.1 亿元,同比增长 0.6%;公司业绩实现持续稳健增长,2022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21.9 亿元,同比增长 21.1%,2023 年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6.2 亿元,同比增长 5.5%。

利润率处于上升区间,费用管控水平提升。近年来公司毛利率水平保持平稳,归母净利率水平处于上升通 道,2022 年毛利率为 17.0%,较 2021 年下降 0.3 个百分点,2023 年一季度毛利率为 16.9%,保持平稳;2022 年归母净利率为 5.7%,较 2021 年提升 0.7 个百分点,2023 年一季度归母净利率为 6.2%,较 2022 年全年继续提 升 0.5 个百分点。公司费用管控水平提升,2022 年包含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在内的三费率为 5.9%,较 2021 年大幅下降 1.1 个百分点,2023 年一季度三费率为 6.2%,较 2022 年保持相对平稳。

盈利能力提升,ROE 为建筑央企中的高水平。2020 年以来公司的 ROE 处于上升区间,2022 年加权平均 ROE 为 15.81%,较 2021 年提升 1.68 个百分点。从 ROE 的拆解来看,公司的归母净利率上升,由 2021 年的 5.0% 提升至 2022 年的 5.7%;杠杆率有所下降,权益乘数由 2021 年的 3.18 下降至 2022 年的 3.09;资产周转率水平 处于上升通道,由 2020 年的 0.67 大幅提升至 2021 年的 0.96,2022 年为 0.91,保持相对平稳。与八大建筑央企 对比来看,公司的 ROE 水平较高,2022 年加权平均 ROE 高于排名第二的中国建筑 1.87 个百分点。此外,国资 委对央企的经营指标考核转为“一利五率”,即利润总额,与净资产收益率、营业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研发 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在新的考核机制下,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持续提升。

2 新建水泥产线需求及存量技改双轮驱动公司业务发展

2.1 具备行业领先资质,坚持智能化和减排技术研发投入

工程服务营收保持增长,新签合同额维持高位。近年来公司的工程服务业务营收保持稳定增长势头,2022 年工程服务实现营收 230.6 亿元,同比增长 5.2%。工程服务新签合同额维持高位,2022 年为 314.4 亿元,同比 下降 15.4%。随着近年来业务体量的扩大,以及全球市场的持续扩展、前些年疫情影响带来成本提升,工程服 务毛利率有所下行,2022 年工程服务毛利率为 12.4%,较 2021 年下降 1.2 个百分点。随着全球疫情形势缓和、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持续深入,公司境外工程服务需求量有望提升,带动未来工程服务新签合同额继 续维持高位。

研发投入力度增强,资质在行业内领先。近年来公司研发费用率不断增长,2022 年研发费用共 13.6 亿元, 同比增长 16.9%;研发费用率为 3.5%,较 2021 年提升 0.3 个百分点。公司相关资质在工程服务行业内领先,并 拥有多个获奖项目:2022 年,公司的阿尔及利亚 ZAHANA 项目、阿尔及利亚 BECHAR 项目、宁夏建材产业 扶贫资源综合利用环保示范线三个项目荣获 2022-2023 年度第一批国家优质工程奖;同年公司入选国家知识产 权示范企业、工信部第四批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全国建材行业十大科技突破领 军企业;2022 年公司制定或修订了 3 项国家标准和 8 项行业标准,成功签约装备制造领域第一批“揭榜挂帅” 技术革新项目、前沿科学基金项目,《硅酸盐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碳排放限值》入选工信部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 项目,“新型干法水泥智能化低碳工程设计与关键技术开发应用”项目荣获全国建材行业技术进步类一等奖。

2022 年公司的示范项目中,阿尔及利亚 ZAHANA 日产 4500 吨熟料水泥生产线总承包项目目整合、配置了 目前全球行业内技术领先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阿尔及利亚目前工艺最先进、最 环保和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水泥生产线之一。宁夏建材产业扶贫资源综合利用环保示范线项目按照“数字化、智 能化、绿色化”设计理念,采用国际先进的“二代新型干法技术”,打造新一代的数字智能水泥工厂,荣获国家 工信部等四部委“2021 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022 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等 荣誉。

公司坚持智能化和减排技术研发投入。智能化与数字化方面,公司发布“十四五”数字化战略规划,规划 了“54321”数字化战略蓝图框架,并全面进入落地实施阶段,2022 年组建中材国际工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打造中材国际统一的数字设计、智能装备、智慧建造、智能工厂、智慧矿山、智慧运维全产业链一体化数字生 态系统。减排技术方面,公司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结合自身优势,聚焦“替代燃料”“粘土煅烧” “全氧燃烧”三个方向的节能降碳技术攻关;在项目规划建设过程中,结合项目实际进行设计,实现低碳减排。

智能化代表项目:江西省首条日产 8000 吨熟料水泥生产线——玉山南方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在国 内同业首次设计、应用“智能微网系统”,当外部断电时,可实现“孤网运行”,确保生产安全、连续、稳定。 依托公司自主研发的 CeBIM 数字化管理平台,打通设计、采购、物流、施工全流程,带来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年节约生产成本 1200 万以上。 减排代表项目:法国 SPL 项目旨在现有水泥熟料生产线旁新建一条 360tpd 煅烧粘土线。为实现项目碳减 排 40%的目标,确保煅烧粘土性能及替代燃料使用,项目提出老线耦合煅烧粘土专有技术路线,开发出煅烧粘 土回转窑及粘土球磨;集成烘干与冷却循环换热利用技术,并增加替代燃料处理系统,实现废弃物的再利用。 2022 年 11 月项目完成施工,投产后可实现每吨熟料减碳 230kg,碳减排 40%,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7.6 万 吨,按 2022 年 12 月份欧洲碳交易平均价格 85 欧元/吨计,预计每年可产生约 646 万欧元的碳减排收益。

水泥工程服务领域的主要玩家为少数专业公司,中材国际市占率连续 15 年保持世界第一。从国内来看,从 事水泥工程服务的企业主要包括中材国际,中航工业集团下属的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安徽海螺集 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等。从国外来看,从事水泥工程服务的企业主要包括丹麦 FL 史密 斯公司、德国洪堡公司、德国伯利休斯公司等,国外企业以水泥装备为主要发展方向,参与一定量的水泥工程 承包项目。中材国际的水泥技术装备与工程主业市占率连续 15 年保持世界第一,在 2021 年收购整合南京凯盛、 北京凯盛后,公司在水泥工程服务领域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

2.2 把握“一带一路”新建水泥产线需求

全球水泥产量下行,中国新点火产线数量在低位稳定。根据水泥网数据,全球水泥产量继 2021 年达到 43.5 亿吨的新高后,在 2022 年出现一定程度下行,2022 年产量为 41.6 亿吨,同比下降 4.2%;2022 年我国水泥产量 为 21.3 亿吨,同比下降 10.5%,占全球产量的 51.2%,占比较 2021 年下降 3.6 个百分点,依然为全球水泥产量 最大的国家。2010 年中国的水泥熟料新点火产线数量达到高峰,新点火产线近 200 条,新点火产能近 2.5 亿吨; 随着国内水泥产线的快速搭建,水泥产能达到高位,近年来我国新点火水泥产线主要来源于产能置换,每年新 点火产线的数量在低位保持稳定,2020-2022 年全国水泥熟料新点火产线分别为 26/21/19 条,对应产能分别为 3816/2199/3419 万吨。

国内水泥企业积极向海外投资产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产较多。根据水泥网统计,国内水泥企业海 外投资产能在近些年持续增长,2022 年底海外投资产能共 4679.3 万吨,同比增长 3.9%。从在海外投资产 能的 TOP10 水泥企业的投资情况来看,海外投资产能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中亚、南亚、非洲等一带一路国 家,截至 2022 年年底,TOP10 企业投资产能排名前五的国家包括:印尼(东南亚,954.8 万吨)、缅甸(东 南亚,465 万吨)、安哥拉(非洲,310 万吨)、塔吉克斯坦(中亚,285.2 万吨)、尼泊尔(南亚,279 万吨)。

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的新建水泥产线需求有望提升。根据 Onfield Investment 的预测,2023 年全球水泥 需求量将同比小幅下降 0.3%,分区域来看,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地区的水泥需求更加旺盛,其中 2023 年南 亚与西亚的水泥需求量有望提升 3%,中东和北非的水泥需求量有望提升 2%。随着中国与这些一带一路沿线国 家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入,其日益增长的水泥需求将转化为对新建水泥产线的需求,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水泥全 产业链服务商,有望从中受益。

一带一路顶层合作加速推进,对沿线国家的工程业务有望迎来新增长。2023 年以来,我国外交成果斐然, 3 月初沙特、伊朗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恢复双方外交关系;包括菲律宾、土库曼斯坦、柬埔寨、伊朗、白俄 罗斯、西班牙、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欧盟、巴西、加蓬、厄立特里亚等在内的国家领导人对我国进行访 问;5 月 18-19 日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日益加深,有望提升我国对沿线 国家地区的承包工程合同额。受先前疫情、国际形势变化等影响,2022 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承 包工程合同金额为 1296.2 亿美元,同比微降 3.3%,其占我国总体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的比例为 51.2%,较 2021 年小幅下降 0.7 个百分点。随着疫情影响消散、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相对稳定,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工程 业务有望迎来新的增长。

中材国际境外新签合同额增长强劲,有望受益于一带一路合作的持续推进。近年来中材国际的境外新签合 同额保持持续增长势头,2022 年境外新签合同额为 242.3 亿元,同比增长 2%;2023 年一季度由于疫情影响减 弱、需求恢复强劲,公司新签合同额达 93.7 亿元,同比增长 73%。2022 年的境外新签合同额中,除中国外的亚 洲其他地区占比 29%,非洲占比 27%,中东占比 24%,东南亚占比 18%。公司未来在这些地区的业务发展,有 望受益于一带一路合作的持续推进而获得更大增量。

2.3 存量水泥产线技改空间广阔

水泥生产碳排放量大、能耗大,双碳政策对行业减碳、降低能耗提出更高要求。根据《中国建筑材料工业 碳排放报告》,2020 年中国水泥工业的熟料产量为 15.7 亿吨,水泥产量为 23.7 亿吨,产生碳排放量 12.3 亿吨, 占全国碳排放量的比例超过 10%,在工业中仅次于钢铁,远高于建材工业中的其他子品类;根据工信部数据, 2020 年我国水泥产品能耗约 2 亿吨标准煤,约占全国总能耗的 5%。针对水泥生产高碳排量、高能耗的特点, 近年来政策对水泥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2022 年 6 月 23 日,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工业能效提升行动 计划》,对工业节能提效和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版《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于 2022 年 11 月 起实施,对水泥产品能耗指标要求更为严格;2022 年 11 月 8 日,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建材行业碳达 峰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降低 3%以上,2030 年前建材行业实现碳达峰。

政策倒逼水泥行业产能改造,近一半现有产能存在改造需求。新版《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于 2022 年 11 月起实施,对水泥产品能耗指标要求更为严格,对水泥单位产品的能耗标准要求大幅提升。针对水泥熟料 的能耗新国标要求中,标杆水平能耗为 100kgce/吨,基准水平能耗为 117kgce/吨;根据《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 耗限额》对 900 余条水泥熟料生产线的调研数据,2020 年仅有 75%的产线综合能耗水平达到基准水平要求 (117kgce/吨),仅有 5%的产线综合能耗水平达到标杆水平要求(100kgce/吨);2021 年 10 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 委下发《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提出到 2025 年水泥行业综合能耗水平达到标 杆要求的产能占比超过 30%。综上,至 2025 年时,约有 25%的现有水泥产能需要改造升级至标杆能耗水平;另 有 25%的现有水泥产能需要提升至基准能耗水平,否则将面临淘汰退出的风险,故国内现有水泥产能的近一半 存在改造需求。此外,根据中材国际年报数据,截至 2022 年年底我国在运行的水泥熟料生产线约 1600 条,其 中运转 10 年以上的线约为 1400 余条,国内水泥产线的老线技改存在较大需求。

碳排放配额交易价格保持高位,欧美水泥老线技改市场空间大。受俄乌战争影响,欧盟燃煤发电需求增长 迅速,碳排放配额交易价格上涨迅速,由 2020 年年底的 33 欧元/吨左右上升至目前的 80 欧元/吨左右。高昂的 碳排放成本、日益加强的减碳要求,增强了欧美水泥生产企业的产线升级需求,根据中材国际提供数据,目前 境外约有 2400 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其中非新型干法 700 条,其余 1700 条新型干法线中,20 年以上生产线 约 1000 条,有 400 条生产线位于碳减排压力较大的欧美国家,老线技改市场空间较大。

我们预测 2023-2025 年全球水泥工程服务的年市场规模有望超 800 亿元,是公司现有年合同规模的三倍以 上。从国内国外、新建产线及老线技改分别测算水泥工程服务市场规模:1)国内:水 泥产线新建需求主要来源于产能置换(即水泥产线的拆旧建新、拆小建大),同时近一半的存量水泥产线存在技 改需求,测算得 2023-2025 年每年国内新建水泥产线投资额在 162 亿元左右,国内存量技改投资额在 240 亿元 左右,合计为 402 亿元左右。2)国外:国外水泥产线新建需求主要来自于一带一路沿线 47 个发展中国家,同 时欧美等国家地区有大量老水泥产线存在技改需求,测算得每年国外新建水泥产线投资额在 291.5 亿元左右, 国外存量技改投资额在 150 亿元左右,合计为 441.5 亿元左右。综上,2023-2025 年每年全球水泥工程服务的市 场规模测算为 843.5 亿元,公司 2022 年的水泥及矿山工程新签合同额为 243.3 亿元,年市场规模是公司现有年 合同规模的三倍以上。

3 装备制造、运维服务实力精进,打造新利润增长点

3.1 收购合肥院,装备制造板块实力增厚

装备制造业务体量稳定,毛利率提升。近年来中材国际的装备制造营收规模与新签合同额维持稳定,2022 年装备制造营收为 47.3 亿元,同比微降 3.0%;新签合同额 39.6 亿元,同比增长 11.0%。2022 年装备制造业务 毛利率为 23.5%,较 2021 年提升 0.3 个百分点,大幅优于公司整体的毛利率 16.9%。

收购合肥院,装备制造板块实力增厚。2022 年公司通过向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 的方式购买合肥院 100%的股权,旨在解决自身与合肥院的同业竞争、发挥协同效应打造材料装备高端智造平台。 2023 年 2 月,合肥院的过户完成。合肥院深耕水泥研究设计,装备制造实力雄厚,2021 年装备销售实现营收 16.9 亿元,占比为 43%,其 2021 年装备销售业务毛利率为 29.5%,高于同期中材国际自身装备制造板块 23.2% 的毛利率水平;2021 年合肥院实现营收 39.5 亿元,同比增长 47.4%,实现归母净利润 3.1 亿元,同比微降 0.9%。 收购合肥院后,公司的装备制造板块规模将大幅增长,以 2021 年营收计算,公司连同合肥院的装备制造收入将 达 65.7 亿元。

水泥生产全流程装备制造能力提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公司先前在部分装备产品领域取得领先优势,比 如第四代冷却机国内市占率超 65%,熟料输送机国内市占率超 85%。合肥院的优势装备产品包括辊压机、立磨、 提升机,其中辊压机的销售在国内及全球市占率均位列第一。收购合肥院后,公司在气体输送设备、皮带机、 煤粉称、耐磨材料、物料计量及定量给料设备等产品的制造空白被弥补,同时提升了自身辊压机、立磨、提升 机的竞争优势;公司的装备制造能力覆盖破碎、粉磨、物料输送、烧成、环保系统、控制系统等水泥生产全流 程,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从全球来看,水泥装备领域的其他领先企业包括国内的中信重工、和 泰机电、冀东装备,以及国外的 FL 史密斯、德国洪堡、德国伯利休斯等。

3.2 水泥产线与矿山运维共同驱动,运维业务规模快速跃升

收购中材矿山与智慧工业,运维服务规模快速跃升。2021 年公司通过向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 收购中材矿山 100%股权,拓展矿山运维业务,运维服务总体规模得到迅速跃升,营收从 2020 年的 9.0 亿元增 长至 2021 年的 78.7 亿元,新签合同额从 2020 年的 2.5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88.5 亿元;2022 年公司以现金支 付方式向中建材智慧物联有限公司收购智慧工业 100%股权,水泥运维业务规模进一步增长,2022 年运维服务 营收为 90.9 亿元,同比增长 15.5%,新签合同额为 146.9 亿元,同比增长 66.0%。

运维服务毛利率提升,水泥运维与矿山运维共同驱动新签合同额增长。运维服务在保持规模增长的同时, 毛利率水平有所提升,2022 年公司运维服务毛利率为 22.6%,较 2021 年提升 2.2 个百分点,高于公司整体 16.9% 的毛利率。2022 年矿山运维贡献更多营收,其营收占比为 59%,水泥运维为 27%;二者贡献相当的新签合同金 额,矿山运维新签合同占比为 51%,水泥运维为 44%。

智慧工业进一步完善公司的水泥产线运维布局。智慧工业主要从事水泥生产线运维服务,覆盖生产线调试、 生产运营、技术支持、专家咨询、人员培训以及工程优化等,主要为境外水泥产线提供运维服务。截至 2022 年 11 月,智慧工业提供生产线运维服务的境外水泥生产线共 13 条,主要分布在中东、北非等地的国家,合计水 泥产能 1888 万吨。智慧工业在中东、北非核心市场深耕多年,拥有稳定的核心客户,并建立了沙特、伊拉克、 埃塞-吉布提等服务基地,总服务半径可达 60 个国家。收购智慧工业完善了公司的水泥产线运维布局,2022 年 中材国际新签水泥整线运维、备品备件合同 65.4 亿元,同比增长 187%;截至 2022 年年底在执行水泥运维生产 线 48 条,实现收入 25.0 亿元,同比增长 37.2%,年提供水泥产能 8248 万吨。

收购中材矿山助力公司拓展矿山运维业务,机制砂石占比提升驱动增长。中材矿山是国家级矿山施工领军 企业,承建了国内外水泥集团和企业的矿山工程施工、采矿服务和机电设备安装项目,长期为国内各大型水泥 集团提供采矿服务。中材矿山的业务主要位于国内,此外也有分布在尼日利亚、赞比亚、老挝的部分项目。截 至 2022 年年底,公司的运维矿山数达 246 个,2022 年实现收入 53.46 亿元,同比增长 10.6%,2022 年供矿量 完成 5.2 亿吨,同比增长 8.3%;2022 年公司新签矿山运维合同 74.5 亿元,同比增长 34%。2017 年以来,我国 机制砂石产量占比持续上升,2021 年已达 80%,其占比提升将进一步带动市场对于公司矿山运维业务的需求。

4. 盈利预测

我们预测 2023-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9.5/36.6/44.4 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11/1.38/1.68 元。

我们对公司 2023-2025 年盈利预测做如下主要假设:

1)考虑到收购合肥院增加合同获取能力,2023 年疫情影响减弱后境外市场水泥工程积压需求有望加速释 放,预计 2023-2025 年公司工程服务的新签合同金额同比增速分别为 50%、10%、10%(2023 年的同比增速基 数为 2022 年不包含合肥院等新收购标的的新签合同额);公司大力发展装备与运维业务,新签合同额有望持续 较快扩张,预计 2023-2025 年装备制造新签合同额的同比增速分别为 35%、30%、25%,预计 2023-2025 年运维 服务的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速分别为 40%、30%、20%。预计 2023-2025 年公司三大业务的收入确认节奏与先前基 本保持一致。

2)工程服务 2022 年受疫情影响毛利率有所下滑,我们预计 2023-2025 年毛利率将持续稳定回升,预计工 程服务 2023-2025 年毛利率分别为 13.0%、13.5%、14.0%;预计运维服务 2023-2025 年毛利率稳定在 22.6%;收 购的合肥院装备制造业务毛利率高于公司原先装备制造业务,预计装备制造毛利率在 2023 年提升至 24.0%,并 在 2024-2025 年保持稳定。

3)预计 2023-2025 年销售费用率维持在 1.23%,管理费用率维持在 4.90%;公司研发投入保持高位,预计 2023-2025 年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3.50%、3.50%、3.70%。

4)假设 2023-2025 年综合所得税率维持在 15%。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链接」

影像测量仪厂商

OGP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多少钱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