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财富

【推荐】中朝“兵权”之争:彭老总如何巧妙说服金日成,争取军事指挥权?-中朝汇率多少

Wang 0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分享,又给予了我最大的支持,非常感谢!

2021年,党中央公布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中,抗美援朝精神赫然在列。

这场70多年前由无数赴汤蹈火的英雄们,为了祖国安危而浴血奋战的伟大战役,展现出了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也不断激励着今天的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

尽管在今天看来,抗美援朝个决定是十分高瞻远瞩,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党和国家领导人们是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作出这个决定的。

同时,在战争期间,中国和朝鲜的关系也有其复杂性,尤其是在军队指挥权方面。

当时为了争取到军事指挥权,彭老总展现出了自己的大智慧,这才说服了金日成。

彭老总究竟是怎么争取到的?今天就让我们跨越70年时空,回到1950年,看看当年的故事。

中朝两国唇齿相依?

毛主席在1950年,国内、国际都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作出了抗美援朝这个历史性的决定。

事实上,这个决定是非常成功的,不仅巩固了刚刚结成的中苏同盟关系,也为国内建设赢得了更好的国际环境。

但无论当时毛主席是出于何种考虑,1950年10月中国出兵朝鲜,是危机关头挽救了金日成和金日成的政权。

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在整个社会主义世界,都传为了佳话。

但是,随着近千年来,中国和俄国的历史档案不断解密。很多研究者从这些解密的资料中,也发现了与传统说法相不一致的地方。

在朝鲜战争期间,尽管中国和朝鲜两国人民的确有着并肩战斗,并结成了深厚的友谊的事实,但是作为实际上的同盟国,在两国高层之间也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分歧。

甚至在一系列战略决策和涉及各自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双方也都有着不同的考量,有的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对立的主张。

早在1950年10月,周总理就赶赴苏联,在苏联跟斯大林讨论武器装备和空军援助的问题,这时候双方也已经意识到美国对于朝鲜的虎视眈眈。

因为情况紧急,双方虽然已经开始商谈出兵朝鲜的事宜,但是具体的问题并没有进行讨论,像指挥、通信、补给、运输等一系列问题,也没有达成任何书面协议。

到了10月8日,毛主席致电金日成,告知金日成中国已经决定出兵朝鲜,并希望朝鲜代表派出代表但沈阳,一起商议志愿军入朝鲜作战的诸项事宜。

朝鲜代表来到沈阳后,并没有谈及志愿军进入朝鲜的一些具体事项,而只是简单的阐述了目前美国正在向朝鲜增兵的事实,并根据金日成的要求,催促中国部队立刻出动。

后勤保障方面,朝鲜代表也只是简单的提出了,志愿军进入朝鲜后一律使用朝鲜货币,以后再按照两国货币的汇率换算出一个比值,进行偿还。

最后,朝鲜代表还提到了一个问题,金日成已经转移到平壤以北的德川,所以金日成希望志愿军的指挥所也设在德川。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这说明朝鲜人实际上已经考虑到了,中国军队进入朝鲜后两国军队的统一指挥问题。

但从侧面看也可以看到,当时金日成的想法是比较简单的。他只是希望在战况紧张的情况下,请求中国出动军队,帮助朝鲜顶一顶。

至于军队指挥权,自然是由朝鲜领导人来掌握。

但是当金日成得知中国准备派出几十万部队,这几十万部队后续还要分批进入朝鲜作战后,金日成才感到事情的重大。

但是此时他却不好直接提出来,由他来指挥中国军队,所以才要求代表提到将双方的指挥所合在一处。

彭德怀元帅的考量

而作为志愿军总司令员的彭德怀,却对两国军队的协同作战,有着与金日成不一样的见解和认识。

首先,彭德怀对朝鲜人的军事指挥能力感到担忧。

早在10月1日,斯大林就向中央政府发出了一封电报,斯大林在电报中建议中国出兵朝鲜。

在这封电报中,斯大林还提出,志愿军当然由中国的指挥员来统帅,并且还隐晦的提到了朝鲜军事指挥能力的不足。

其次,彭德怀在进入朝鲜后,在与朝鲜军队和朝鲜干部接触的过程中发现,朝鲜人的指挥和组织能力非常欠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志愿军的指挥权交给朝鲜,那后果将会不堪设想,不仅对于战局不利,对中国军队也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当时彭德怀在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中,还反映到朝鲜征兵的问题非常严重,当时朝鲜14~45岁的男子全部被征调入伍。

而这些入伍男子的家庭却没有办法得到保障,他们的家属无人过问,家里的生产条件也被严重削弱,所以一般的家庭都处于食不果腹的状态。

而军事指挥行为,彭德怀用了“异常幼稚”四个字形容。

在平壤进行的一场与美军的战斗中,朝鲜指挥人员下令死守平壤,结果战局结束,平壤的3万人却没有退出多少。

彭德怀元帅后来也曾意味深长地对身边的人说:

“我要对中朝人民,对几十万士兵负责啊!”

所以,彭德怀元帅从来没有想过将中国的军队交给朝鲜指挥。

但是朝鲜军队由谁来指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暂时还不好提出。

因为中国军队初来乍到,一方面不太了解朝鲜方面的主张,另一方面,人民军主力部队还在整训,尚且无法直接参与军事行动。

出于以上的考量,彭德怀和金日成第一次会面时,双方都心照不宣的没有提出统一指挥的问题,只是在谈到两国如何配合时,金日成同意派出一名同志到志愿军司令部来保持双方的联络。

随着战事的发展,两军不统一指挥的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所以,统一指挥也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在第一次战役期间,彭德怀多次就指挥权的问题进行了报告。

彭德怀元帅提到,因为中国和朝鲜之间语言不通、作战环境不熟悉等等问题,导致了很多问题。

甚至,还发生了很多次人民军误击志愿军的无厘头事件。

比方说在这次会议前不久,就发生了一次让志愿军十分无语的事件,当时美国的一支部队被志愿军围困,正当胜利在望时,赶来的朝鲜人民军却将炮火对准了志愿军,致使已经被围困的美军逃脱了。

另外由于没有统一协调的指挥,在物资供给、交通运输等方面也出现了混乱。

基于以上问题,彭德怀通过北京方面委托中国大使馆的人员,向金日成提出了在作战中协调统一的问题。

这时候彭德怀就请求此前金日成派到志愿军中负责联络的同志面见金日成,向金日成反应与军事行动有关的问题。

但是这次商谈的结果却令人失望。

金日成始终坚持双方只互相派遣参谋到双方军中,负责通信联络和交换情报的任务。至于两军总部的靠近问题,金日成表示反对,并且对两军联合的方式也表示了反对。

金日成出于主权和尊严的考虑,不愿意交出对朝鲜军队的指挥权,这一点也可以表示理解。

但是在朝鲜战场节节失利的情况下,他却始终不肯做出改变,并想要获得志愿军的指挥权,这似乎就有些难以理解了。

其实从已经公布的史料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金日成之所以如此作为,一则是不了解莫斯科方面的立场,二是误解了中国人的某些说法。

一开始中国政府对于进入朝鲜的中国军队,强调了非官方的性质,所以在公开谈到部队指挥权问题时非常谨慎。

而金日成则希望中国能够同意公布志愿军参战的事实,以此来鼓舞朝鲜军队的士气。但我国领导人当时的一些较为隐晦的说法,使金日成产生了误解。

11月10日,毛主席特意同意了金日成演说中的说法——“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在朝鲜人民军统一指挥之下,配合人民军反抗侵略者”。

然而这都是一些掩人耳目的说法,但就是这些说法使金日成产生了误解,实际上,中国从来都没有考虑过将军队交给朝鲜指挥。

统一指挥的问题解决了

随着战争的进行,统一指挥权的问题,俨然成了决定战局的最重要问题。

所以11月中旬,金日成和苏联代表什特科夫应邀来到志愿军总部,北京方面的代表高岗也专程从沈阳赶到了朝鲜。

会议一开始,彭德怀元帅就立马提出了两军必须统一指挥的问题。

彭德怀元帅性情直率,直击问题的核心,高岗立马出来打圆场,解释说是因为朝鲜半岛地域狭窄,战役上不统一指挥显然不行。

因为已经了解到斯大林的意见,什特科夫也明确表示,应该由中方来统一指挥,并批评了人民军以最好的苏联装备打了败仗,认为由中方指挥的正确性不应该存在任何怀疑。

但金日成在发言中却只介绍了人民军的情况,对于指挥权和有关政策的问题却选择闭口不谈。

眼看问题又陷入僵局,彭德怀在情急之下干脆直接提出了自己设想的方案。

他提议由金日成、什特科夫和他本人组成一个三人小组,负责对军事问题进行协商和统一指挥。

但即便是这样,金日成仍然不置可否,什特科夫也因为需要请示莫斯科方面,所以也不好表态。

显然,这次会议并没有产生什么结果,于是双方决定,在第二次战役结束后再召开会议讨论。

很快,苏联方面同意了彭德怀的方案,也建议由三人小组来负责决定军事政策。

苏联方面已经表明了态度,金日成又提出想要到北京跟毛主席商谈。

在这次会谈中,双方总算达成了一致。

会谈后,由周总理起草了《中朝两方关于成立中朝联合指挥部的协议》,在协议中规定中朝军队应统一指挥,由中国同志为正职,朝鲜同志为副职。

推举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委,朝鲜则派出金雄和朴一禹为副司令员和副政委,三人成立一个联合司令部。

凡是作战问题和前线一切活动均由联合司令部指挥,而后方的动员、军政、训练、警备等事宜则由朝鲜政府直接管辖。

至此中朝两军统一指挥的问题,从组织机构的角度得到了解决。

对于朝鲜来说,存在着一个国家主权和尊严的问题,要他们交出自己国家军队的指挥权,这在民族感情上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而中国人民志愿军,则主要考虑的是战争的胜负问题,无论从军事实力还是作战经验上,中国军队显然都具有绝对优势。

显然金日成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权衡利弊,从战场形势和现实利益方面出发,将军事指挥权集中在志愿军手中,对朝鲜来说也是有利无害的。

总结

关于军事指挥权的问题,在多方努力之下,终于得到了解决。

此后,中朝军队协同作战,有劲都往一处使,战局也开始扭转了。

回顾朝鲜战争期间中朝联盟真实状况,我们也可以看出很多问题。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这是毛主席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所下的决定,这个决定表明了中共对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忠诚。

所以,中国在战争中的主张,往往能够得到苏联的支持。

尽管中朝之间发生矛盾和分歧时,最后往往都是朝鲜一从中国的主张,但我们的本意并非是要侵犯朝鲜主权和干涉朝鲜的内政,也没有像斯大林战前那样追求对朝鲜的控制。

我们所想到的,只是获得战争的胜利,减少战争的损失。

再回到金日成身上,金日成有着一种强烈的民族独立意识,他希望能够在朝鲜建立其他个人独一无二的统治地位。

在特殊的作战环境中,中国军队大量进入朝鲜,这无疑会令金日成感到不安。

这种心理障碍,再加上中国军事领导人偶尔表现出来的对朝鲜作战指挥能力的轻视,这就使得中朝高层之间缺乏一种超脱意识形态之外的真诚和信任,从而给同盟和合作带来了困难。

但好在最后经过交涉获得了一个还算好的结语,在这个过程中彭德怀元帅的坚持和正确指挥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光学影像

影像仪

影象测量仪

光学系统测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