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财富

【推荐】中方制裁让雷神服软!美军工是如何形成的?对中美关系有何影响?-雷神公司股票

Vicky 0

本文约6000字左右,深度剖析美国军工背后的利益及发展史,以及美军工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看官们耐心阅读,阅读前麻烦点一下“关注”,便于您后期持续关注相关内容。

在国际政治的象棋棋盘上,每一个动作,无论微小或显著,都会引发一连串的反应。近期,美国与我国台湾省当局“加强了”政治、经济往来,更是进一步通过对台军售来帮助台当局建立所谓的“不对称战力”,这一动作引发了中方的强烈反应。

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

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武器销售给台湾,这是既定的原则和底线。

中方立即对此进行了强硬反击,对美国军火公司雷神和洛克希德·马丁实施了严厉的经济制裁,

开出的罚单高达990亿人民币,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

被制裁的美国军火公司立即感受到了痛苦。

雷神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海耶斯公开承认,他们无法与中国进行全面的“脱钩”,因为他们的供应链深度依赖于中国的供应商。

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试图摆脱中方的努力都是无效的,因为中国早已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

制裁中的另一大重击是,中国是美国军火公司稀土和其他原材料的主要供应国。

没有中国的供应商,这些公司将面临极大的挑战去构建新的供应链。

海耶斯公开承认,他们无法退出中国市场,这无疑表明了中国的制裁戳中了他们的痛处。

在这种情况下,商务部的制裁包括禁止雷神和洛马公司与中国进行相关进出口活动,这给他们的原材料供应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特别是雷神公司可能因为原材料不足而受到影响,而海耶斯的发言已经在无声中暗示了他们原材料供应链可能出现的问题。

中方对雷神公司和洛马公司的制裁将如何影响他们的经营,以及这些公司能否找到其他的供应商,这都是未来需要观察的问题。而中方是否会解除对他们的制裁,这将取决于中方的意愿。

截至目前,雷神公司还未缴纳千亿罚款,而美国仍在继续对台军售。

实际上,美国一直没有停止向台湾同售各型武器。

早在1998年,台湾购买军火的费用竟然高达46亿美元,高居全球之冠!

其中绝大多数的军火是由美国提供的。

美国军工大发战争之财

纵观美国历史,每一场血腥的战争,都促进了美国军火工业的迅猛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美国都是通过向交战国家出售军火敛取了巨额财富,从而也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动辄指责别国扩散武器的美国,其自身军火交易无人可比,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空袭南联盟后,美国军火企业、生产 ”战斧”式导弹的雷神公司的股票价格上涨了10%就是明证。

北约轰炸南联盟

美国通过变相广告吸引武器买主。

在北约对南联盟实施空袭期间,全世界的电视台在报道过程中不断播放美国武器打击南联盟的镜头,这对美国军火商来说,无疑是一种变相广告。

就这样,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也成了美国新式武器的实验场。美国虽拥有世界首屈一指的武器装备,但它却丝毫没有放松对更尖端武器的研制和开发。

为了保护其军火工业在世界市场上优势,美国采取了一些实际措施和步骤。

克林顿上台不久,美国国务院就专门发文,要求各驻外使馆“像促进农产品和药品那样推动军火交易”。

联邦政府共动员6000多人推销军火,总统及内阁成员直接为此效力。政府高官要员纷纷出国游说,为美国军火商牵线搭桥,招揽生意。

美国军工工厂退役战机

从各国的军工企业来说,都是高度集中垄断。全球100家最大的军工企业的销售总额达1560亿美元,占全球生产总额的75%。

以美国来说,通过调整、兼并和改革,现在只留下三、四家大的军工企业。

其中引人注目的是波音公司与麦道公司的合并。

波音公司是世界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合并前占世界客机市场一 半以上:而麦道公司则是世界上最大的军用飞机,导弹和航天产品的制造公司之一,其生产的F-4 战斗轰炸机,F-14 战斗机.A- 4攻击机以及反潜导弹、巡航导弹大量出口。

波音公司

两大飞机公司合并后成为全球第二大军工企业,值得注意的是,高新技术已成为当代军工企业的核心。

全球最大的军工企业是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而洛克希德公司原来就以生产军用飞机著称。

1955年与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企业马丁 ·玛丽埃塔公司合并,使电子和高新技术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现在这家公司已掌握美国国防部军事采购的1/3左右,控制了40%的全球战斗机市场。

二战时的美国军工厂

80年代与IBM,苹果电脑等齐名,作为美国高技术象征的德克萨斯仪器公司和休斯电子公司。

现在都已被原来生产导弹的雷神公司所兼并,现在雷神公司已垄断了美国空对空导弹的生产,美国在对南联盟空袭中使用的战斧式巡航导弹就是雷神公司生产的。

2000年,我国台湾省当局的武器进口都名列全球第一,其中1998年为46.5亿 美元。

1998年在全球采购军火最多的15个国家(地区)中,亚洲就占12个,这表明亚洲确实并不太平。日本在1998年进口武器 11.8亿美元。比1997年的6.6亿猛增近80%,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切。

美国军工集团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前苏联解体后,军工集团一直视中国为“美国的敌人”,不断给中美关系的发展制造麻烦,

如在台湾问题、人权问题、最惠国待遇问题上屡屡滋事,恶化中美关系。

因为存在财力、规模、组织能力的不同,美国各利益集团所处的地位和影响也就不一样。规模庞大、财力雄厚的利益集团往往处于寡头地位,是主要利益集团,它们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对美国政府施加影响或压力,使政府决策符合自身利益,影响十分突出。

二战中苏联的军工厂

在诸多美国主要利益集团中,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有影响的有专业官僚集团、工商企业界、媒体、军工集团、思想库、人权、宗教、环保等利益集团或组织。

在众多的利益集团中,军工集团是对中美关系影响比较大的集团之。

所谓军工集团,就是在美国军方、政府机构、私营企业和学术团体中形成的利益互补的各种实体。它包括行政部门内的军事机构、工业和商业、国会、学术和科学团体,它们彼此相互依赖,在美国外交中起着关键作用。他们的理念是“从我们的政府寻求特别的关注”。

二战期间的美国军工企业洛克希德和马丁公司

在这里寻求合同,又在那里寻求税收利益,试图改变政府条例去方便攫取金条,最终是要使他们更加有利可图”。

长期的冷战对峙,给军工集团带来了巨额利润,它们从政府手中获得了10 万亿美元的国防订单,已经演变成为一一个庞大的“军事到工业到科学的复合体”。

军工集团的发展是与美国政府对外战略的变化有密切联系的。“谁是美国的朋友,谁是美国的敌人”,这是贯穿美国历届政府的安全思维定律。冷战期间,正因为有了苏联这个最大的“敌人”,使得军工集团迅速发展而进一步壮大。

美国有250万军人,每年花掉340亿美元供养退伍军人;拥有超过100家大型军工兵器产业,百年来供养了将近5000名退休将领,以及数十所大学;而美国的管理阶层则有7.8%的人员直接为军工体制工作。

美国军队

所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军工集团要想使自己的存在合理化,必须不断制造或寻找“新的美国的敌人”,以达到其要求增加国防经费预算的目的。

前苏联解体后,

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理所当然”地被军工集团视为“美国的敌人”。

军工集团因之不断给中美关系的发展制造麻烦。

例如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在台湾问题、人权问题、最惠国待遇等问题上屡屡滋事, 归根到底就是因为在美国国内有一批人把中国想象成为“美国的敌人”,到处散布所谓的“中国威胁论”。

二战中中国军队装备

从1992年到2000年,他们所精心炮制的“中国威胁论”被美国舆论界炒得沸沸扬扬,他们充分的利用“中国威胁论”,进一步要求美国政府增加国防经费预算。

所以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新闻炒作的背后,总少不了军工集团的影子。军工复合体还大力支持美国的一些右翼保守的思想库,通过他们去说服政府。

二战中中国军队的预备师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由曾在里根政府中担任行政官员的弗兰克●盖夫尼创建的安全政策中心,其经费主要来源于保守的家族捐赠者和波音、洛克希德、雷声等国防承包商,而这些家族和公司正是导弹防御计划的主要获益者。

从1988到2000年间,其成员先后发表了将近200篇鼓吹导弹防御的文章,而且它每年出版一份《国家安全简报》,主题多为诸如“朝鲜导弹威胁”、“中国‘核偷窃”、“各种军控条约对美国的危害”之类。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军工集团对台湾问题的影响以及带来的对台军售问题,给中美关系造成的重大影响。

美国军工对台军售

众所周知,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

但军工集团为了其直接的经济利益,使台湾成为其“自由军售市场”,游说国会“武力帮助”中国台湾,在台湾问题上屡屡制造麻烦,挑是惹非,恶化中美关系。

9.11以后,美国开始借打击恐怖分子之机,加大对中国的周围部署军事力量,特别是在太平洋的关岛基地部署新型战斗机、轰炸机、无人侦察机,而这些战机大部分都是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的。

“9·11”事件

尤其是在“9·11”事件后不久,全美几乎所有的产业股价全部贬值,惟独军工企业股价大幅上扬。

其中,美国第三大军火商雷声公司的股票上涨了27%,高居榜首。而且在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的一个多月里,美国各大军工企业的股价平均都上升了30%以上。

美国军火公司如何“挺”过苏联倒后的寒冬

1990年—1991年,随着德国统一、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了。 按照西方人的观点,冷战是以西方的胜利而落幕的。但是,即便在美国人中间,冷战的结束倒让很多人有“兔死狐悲”的感觉,这其中就包括美国的军火商们。

首要的道理很简单:几十年的老对手倒了,美国一下子成了唯一超级大国,一时没哪个国家 有能力与其进行全方位的武力对抗,如此一来,美国在军费上也可以省省了。

扣除物价因素,美国的防务预算在1987年—1997年间下降了31%,其中采购预算下降了一半有余。

荒废20年的军火库

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军工产业的日子越来越紧巴,或者说明显不如以前滋润了。那么,他们是如何 “挺”过来的在实体经济的各产业中,军工产业受制于政府采购的程度应是最大的,首要原因就是军用产品大体都是卖给政府尤其是本国政府的。

即便在美国这个自由市场和个人主义原则的“龙头老大”国家, 老百姓除了可以买枪支子弹,还没听过有买飞机、坦克的吧?有钱也买不到,除了可以收藏些古董级的;富人最多可以“富可敌国”,但绝不可能“强可敌国”。

美国五角大楼

对此,五角大楼出了一个办法,

美国国防部门给军工企业开出的一大“药方”就是:整合或合并重组。

简言之,或是两个甚至多个公司对等合并,或是一家企业收购另一家企业或其中一部分,也就是咱们之前提到的。

那么变革后的效果怎么样?美国人的主流看法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虽然美国军工产业的生产效率有所提高,或者说产品的单位成本降低了,但总体状况并不令人乐观,比如,去产能其实做得不好。

二战时期美国本土的军工厂

虽然军工企业中雇员尤其是普通工人的数量多有下降(1998年的数字比1987年的下降了44%),但就军工产能的首要体现即生产设施而言,就不是那回事了。

比如,在冷战结束时,美国有8条军用飞 机的生产线、5条军用直升机的生产线、5个造军舰的私人船厂,它们依然一直得以保留并在生产,虽然不是开足马力。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美国国会就起到了“搅局”作用:为了在本选区中拉选票,不少议员不支持关闭本选区中的军备工厂,并利用国会的国防拨款权从中作梗。

二战期间的美国军工企业:洛克希德和马丁公司

总体讲,在这几年中,合并重组后的美国军工产业的利润率在减少,人才在流失,融资投资比较乏力,研发后劲不足,不少企业负债较多。而且,美国官方从1998年起对合并重组由鼓励转为限制也干扰了企业的预期,外来军备需求也比较疲软。

在上述背景下,

本·拉登和小布什双双成了美国军工产业的“招财猫”

:9·11事件发生后,小布什政府启动了大规模的反恐战争,尤其是先后打响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此前,克林顿政府虽然也曾多次动武,但多是浅尝辄止, 规模最大的1999年科索沃战争也就持续将近80天,而且没有地面战。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

若将花钱打仗比作花钱吃喝, 克林顿等于隔三差五有饭局,但基本是撸串,最多吃顿火锅,小布什则是一上来就是海鲜大餐。

从2001年起,美国军费迅速蹿升,达到了二战结束以来的最高点。美国军工产业的又一个烂漫春天到来了。

其实,若仅就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事而言,军工产业没有太多“商机”:在这两个地区,美国的对手就武器装备而言都没什么技术含量,有几架美国战机曾被击落过?

伊拉克战争

但是,美国政府以及国会中的保守派议员搞起了“搭顺风 车”

,借着9·11的东风,借着美国国内一时的爱国强军热情,将不少与反恐不大挨得上的国防项目塞到了预算中。

时任波音副董事长的哈里·斯通塞弗得意地说:钱包已经拉开,如果有哪位议员反对为保卫国家拨款,他在下次国会选举后就要重新求职了。

在奥巴马上台后,美国的军费在2010年达到了二战后的最高点, 此后趋于下降,但自2013年至今变化幅度较小,账面数字仍接近2007年的水平。

尽管如此,军工产业界的抱怨声却不断增加。

特朗普则有点让军工大佬们又爱又惧,他说要增加军费强军,但又抱怨好多武器贵得离谱,揩政府的油太多。

此外,由于科索沃战争再一次暴露了西欧在军事上对美国的依赖,这可能推动欧洲防务一体化进程。欧洲发展防务乃至建立“欧洲军队”固然对削弱美国主导欧洲事务有一定积极意义,但这也势必意味着刺激军火生意,使欧洲相对有限的资源流向军工领城。

国际形势也看似对美国军工产业有利:

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摩擦不断、中东局势一片混乱……这些都是让五角大楼主张高防务支出的强大理由。

美国的军工巨鳄们仍不时想借助新的合并重组来强化自己的市场地位和在政府面前的地位,

美国政府与20年前相比,则仍顾忌这对竞争、创新和自身谈判地位的杀伤,“资本”与“国家”的关系仍将成为决定未来美国军工产业乃至国际地位的一大关键。

写在最后

这些公司之所以能达到全球领先的地位,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美国政府对于军工的大力投入,这包括了研发资金的投入、军品订单的保障等。这些都为美国军工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和资源。

其次,美国拥有全球领先的科技研发能力和人才储备,这让他们能在军事技术上始终保持创新和领先。

再次,美国的军工公司采用高度市场化的运营模式,能灵活地应对各种变化,这使得他们在全球军火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然而,美国军工业的强大并非没有挑战。

比如,随着其他国家尤其是我国的崛起,美国军工的技术优势受到挑战,同时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也面临压力。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对美国军火公司的制裁,以及其他一些与中国有紧密供应链联系的军工公司,他们的运营也面临严重挑战。例如近期对美国军火公司雷神和洛马实施制裁,这是对美国军工体系的严重打击,我国市场对于他们而言不可或缺,而且在原材料供应链方面,美国也严重依赖中国。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

历史证明,军事工业的过度发展虽然短期能对相关产业产生一定的连带作用,但从中长期看,即将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当10多年来因为“冷战”结束而被打入冷宫。为订货下降和市场萎缩而备感苦恼的欧美军火商们为所谓军火工业“新前景”重又感到兴奋时,这显然是对人类进步的嘲讽。

总的来说,美国军工业在全球军事产业中的地位依然举足轻重,但其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加。在全球格局不断变化的今天,美国军工公司需要审视其对外策略,尤其是对待中国这样的重要合作伙伴的态度,否则可能会为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以上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账号无关

坚持原创不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作者,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文/城主

编辑/城主

影像测量仪仪

ogp投影仪

测量光学仪器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