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着」在韩国留学没有欧巴与大家分享比心2016年韩国最低月薪多少
▲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面孔正出现在韩国。截至2016年2月,韩国共有6.23万中国留学生,位居在韩外国留学生之首。韩国凭什么吸引中国学生?可列出的因素包括入学门槛低、奖学金丰厚、韩流文化影响等。不过在韩国学习生活的画风并没有韩剧那样风花雪月,反而呈现出现实派的严酷和奋斗。
▲2016年5月12日,首尔东国大学英语戏剧课老师Steve(左)给学生们布置作业。他的班上有5名中国学生。Steve来自美国,来韩任教很多年。他明显感觉到中国留学生的数量在快速增加。留学韩国入学门槛并不高,留学生进入韩国高校不需要统一考试,韩国语能力测试考试TOPIK达到3级以上,韩国高校审核个人资料,通过一定比率筛选就可以入学。
▲首尔的高校往往占地面积巨大。由于韩国国土面积70%以上是山地,于是依山而建,创造了一个个立体的校园空间。庆熙大学以欧式建筑为特点,主楼和喷泉经常出现在韩剧和电影中。中国留学生木木说,庆熙大学的中国学生是最多的;其次是建国大学。建国大学边上还有一条人气很高的中国街,开满了中餐馆。
▲2016年5月31日,梨花女子大学130周年校庆当日,来自中国内蒙的姑娘韩聪聪穿上自己设计制作的传统韩服拍照留念。她来韩国8年,目前在梨花女大服装设计系读研究生,是该系有史以来第一个外国留学生。读研第一年,她获得了全额4.5万人民币奖学金。有心的韩聪聪还通过网络申请了HANSAE YES 24文化财团的奖学金,从一百多名世界各国留学生中胜出,拿到了每学期约1.3万人民币的奖学金,可以一直拿到研究生毕业。
▲韩聪聪的韩语达到6级水平,曾为《奔跑吧兄弟》、《冰雪奇迹》等节目做韩语翻译。目前她跟同学郑松彦(左)一起在东大门附近租了一间小工作室,希望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韩聪聪以前谈过韩国男朋友,她说“都说欧巴好,其实韩国男孩太实际了,从一开始交往吃饭就跟我AA,我还是喜欢中国男人的大气”。最近韩聪聪和一个在苏州工作的中国男孩谈上了,经常往来苏州和首尔之间,“我只要他对我好就够了”。
▲“中国同学喜欢跟中国学生聚在一起,跟韩国学生交流得比较少,这样下来即使待几年时间韩语也并不好。”这是韩国学生对一些中国留学生的印象。但来自台湾念商科的Sandy显然不属于那一种类型。下课后Sandy(中)和五六个韩国同学一起去喝啤酒吃炸鸡。经常和韩国学生交流,Sandy的韩语水平提高很快。
▲英语戏剧课上,来自中国江西师范大学的交换生梁梦(中)正用英语跟同学讨论表演动作。韩国教育部门一直鼓励高校增加“外国学生数目”和“用英语授课数目”。在作为交换生的这一学期中,梁梦非常喜欢首尔,她决定在交换结束后,回韩国继续读研究生,目前她正在努力学习韩语。中国留学生普遍认为留学需要跨越的最大障碍还是韩语。
▲教师队伍中常常出现国际面孔。有法国和美国电影专业背景的Pip(后)被东国大学聘请为电影课老师,他带的43名学生中有11名是中国人。而他又创造了更多的国际化交流机会。借着纽约实验电影人Ken Jacobs(中)来首尔做表演的机会,Pip邀请Ken来自己的班上开讲座。
▲Vico在海南上完大专,留学韩国拿到商科经营系本科学位,目前在天安南首尔大学韩中贸易专业上研究生。她的8位研究生同学都是中国人。韩国大学一般根据语言成绩和专业成绩给予留学生奖学金,中国学生拿奖学金非常普遍。Vico在研究生第一学期拿到了减免30%学费的奖学金。为了能有个人空间,她租了一间小小的一居室,租房价格约合人民币2700元。
▲本科时拿到韩国工作许可证明之后,Vico就没再跟家里要过钱。现在她在中韩合资的贸易公司里做化妆品客服,月薪6000多元人民币。如果是在韩国本土公司里,内部等级制度会非常严格,而且韩国人是拼命工作的典型,晚上和周末加班加点是常事。“在餐桌上老板要你喝酒你一定得喝,这是规矩。”相比之下,Vico所在的中韩合资公司就好很多,沟通起来更方便。
▲2016年4月20日,Vico(左二)所在公司组织了一场歌手金钟国见面会。作为工作人员,Vico在活动结束前和金钟国合影留念。对于韩国明星,Vico很喜欢但是不迷恋,“有那种特别疯狂、为了见韩国明星而留学的学生,但那不是我”。
▲2016年6月21日,中国学生南宫涌(左)和韩国同学闵智铉(右二)一起合作完成新媒体艺术课的作业。像他们这样自由合作的中韩同学并不多。韩国学生和中国学生有一些深层次的矛盾:由于政府极力促进留学,给予中国留学生更为优厚的奖学金政策和打分制度,令韩国学生感到不公。中国留学生普遍能拿到留学生奖学金补助,韩国学生往往第一第二名才能拿到。
▲曾有传闻说建国大学的韩国学生上街游行抗议不公正的奖学金制度,后来建国大学迫于压力做了调整。建国大学表演系的中国留学生胡梦珊(左)说她并没有听说过抗议事件,但她证实了现在建国大学中韩学生的奖学金标准是一样的。胡梦珊出演的短片是电影系学生孙琳(中)的毕业作品,为了这部作品,孙琳日以继夜,78小时只睡了7小时。
▲孙琳顺利拍完毕业作品后,为了表示对剧组中国同学的感谢,特别组织了一次杀青宴,聚餐后又到忠武路去唱卡拉OK。中国留学生很抱团,这次剧组成员有来自东国大学、建国大学、高丽大学、京畿大学以及正在申请学校的中国留学生的帮助。
▲韩国对留学生开放兼职制度。吉林小伙宿鹏强的生活节奏极为紧张。每周日到周四,晚上11点到夜里4点,他在江南一个小区擦完50辆车。擦车的同时背英语单词。凌晨4点他坐最早一班公车回家,吃点东西,清晨7点开始睡觉。早上11点有课的话,睡两小时就起来准备;有的课从傍晚开始,他就睡到12点多起床。月固定工资6、7千元。从大一擦车到大四,每学期2万多人民币的学费和生活费都从这份工作中获得。
▲首尔崇实大学国际贸易研究生林轩(中)通过“奋斗在韩国”网站,找到了一份在首尔黑石附近餐馆打工的工作,工作时间从下午4、5点到晚上11点多。韩国最低工资委员会规定2016年韩国最低时薪为6030韩元(约合人民币33元),一晚上忙碌下来,林轩大概能拿到200~300元人民币的酬劳。林轩来韩国之前在广东中山做塑料产品出口贸易,衡量了学费等因素,他选择来韩国读研究生。
▲在汉阳大学读语言的宋冰倩(中)也加入到打工者的行列。她在明洞夜市销售水果和鲜榨果汁。她的韩国老板在明洞夜市拥有四个这样的果汁摊位,雇佣了4个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来明洞夜市的中国游客特别多,懂中文又通韩语的中国留学生在这里打工非常普遍。
▲中国留学生学习韩语,韩国学生也因为中国市场巨大而积极学习中文。华侨后代陈志宁(右)于是当上了韩国学姐成惠仁的中文老师。华侨在韩国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几乎都保留着中国国籍,并不加入韩国国籍。陈志宁的祖父和父亲在首尔拥有一家私立中医医院,但陈志宁坚持学了电影。
▲陈志宁爱好诗歌,时常有诗作在杂志上发表。韩语和汉语都很好的他在中韩两国学生间起到了桥梁作用。当一个小组用“Kakao Talk”(相当于微信)商量作业的时候,韩国同学打字讨论得很快,中国同学由于韩语受限,有时候插不上话,陈志宁便跟两边解释沟通。但陈志宁有时也很迷惘,觉得自己是个不属于任何地方的、没有国籍的人。
▲来自中山大学英语专业的交换生Effie(右二)参加了韩国大学的剑道社团。她在中国的时候练过一点咏春拳。“参加剑道社不光锻炼身体,还能跟不同系科不同年级的韩国学生交朋友。”剑道社除了Effie一个中国学生外,其他都是韩国学生。通过剑道每天在一起训练,Effie跟“剑友”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甚至比一起上课的同学还要亲。
▲周末,留学生孙奧(左一)和小伙伴们租车自驾去了一趟韩国东海岸束草,自拍下了这张照片。韩国政府将推行“学习韩国2020项目”,即2020年达到在韩留学生人数20万的目标,所以预计将来在韩国,会见到更多中国年轻人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而全力跟生活较量。
在韩国留学,没有欧巴
撰稿/高玮
“如果我当年高中争点气,上课好好学习,或许我能体面的上个好点的国内大学,而不是像现在这样——
就读于亚洲顶尖名校,
亚洲大学排名Top30,
AACSB认证大学之一,
韩国名门大学之一,
拥有六百年历史,
还出了仲基欧巴,
——成均馆大学”
2016年6月8日,中国940万考生高考之际,首尔的中国留学生徐梓轩在微信朋友圈拷贝了一条戏谑十足的微信段子,同样的段子以不同学校的版本在留学生微信朋友圈中遍地开花。这段自黑兼自夸的段子描绘了这样一个形象:一个在国内高考失利的中国学生顺利进入成均馆大学,这个大学不光亚洲排名前列,还出了明星宋仲基。虽是玩笑,却折射出在韩国留学的一部分现实:韩国的大学入学门槛相对比较低,韩国高校有它的亚洲地位,韩流文化对中国年轻人的影响。
在拍摄和采访的过程中,我接触到的一部分在韩中国留学生有这样的经历:他们的高考成绩并不太理想,想要复读一年再次参加高考又不甘心,随着国门的打开、他们看到了留学韩国这条道路。另一部分留学生被正在兴起的韩流文化、韩国明星、中韩合作的前景所吸引,瞄准了留学韩国。
留学韩国入学门槛并不高,留学生进入韩国高校不需要统一考试,韩国语能力测试考试TOPIK达到3级以上,韩国高校审核个人资料,通过一定比率筛选就可以入学。但是来韩国留学也并非坦途,另一座高山在等着留学生攀爬:
早年来韩国很多是朝鲜族,他们在韩国语方面没有障碍,这种局面逐渐在改变:来自全国各地原本没有韩语基础的中国年轻人们选择来韩国留学,需要花两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学一门全新的语言,达到精通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这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我之前并没有料想到,在采访过程中才逐步了解:大部分在韩中国留学生觉得留学生涯中面临最大的问题还是韩语的问题。韩语是小语种,通用的区域并不广,随着韩国的国际化发展的趋势,来到韩国的学生同时还得学好英语。越来越多韩国大学外聘教授,用英语教授专业课程。
与韩国同学相处、融入韩国社会也不是那么容易。很多留学生觉得韩国人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做事、生活习惯差别很大。韩国人民族认同感特别强,韩国整个社会的竞争压力很大,不努力工作是生存不下去的。大部分韩国人晚上和周末加班是常事。韩国社会等级制度、长幼尊卑特别严格,留学生董津辉就认为韩国不是一个创业的好地方,韩国文化并不鼓励年轻人出头,年轻人都得听年长的,上一辈已经占据的阵地,年轻一代很难突破。而在中国创业就没那么多负担,只要有好的想法就可以尝试。所以很多留学生在留学韩国若干年后,还是考虑回国发展,或者考虑在中韩之间找到突破口。
“一些留学生仅仅把在韩国留学当成拿到文凭的一个跳板,学习并不努力。”留学生李雯来韩国上大学2年,她没发现韩国同学有作弊的现象,但是中国学生在考试的时候会出现作弊行为。韩语学得高不成低不就,专业课也听得迷糊。无独有偶,在采访的过程中,在韩国任教的教授跟我提到,有少数中国留学生的论文是整篇抄袭的,但却没有看到韩国学生有这样的行为。
不过,还是有很多中国留学生很珍惜在韩国留学的机会。有的留学生一次申请韩国大学不成就申请第二次,有的留学生苦学韩语,达到了很高水平;有的为了拍摄毕业作品而“为伊消得人憔悴”……
中国留学生与韩国同学交往不太多一直被诟病,值得欣喜的是中国留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比如首尔大学的电影圈并不太大,一个学校的电影系的留学生要拍作业,往往会有各个学校的学电影的中国留学生来帮忙。除了抱团,还互相学习,形成了中国留学生的一个交往圈子。
最让我感动的是,采访中遇到像Vico、宿鹏强等等这些努力学习同时更努力工作,尝试在大学阶段通过劳动自力更生的留学生,个中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像韩聪聪韩语学到六级,她说一般人可能都听不出来自己是个外国学生,除了学校的奖学金,有心的她还搜索并申请到了HANSAE YES 24文化财团资助针对在韩外国留学生的奖学金。采访的留学生中有博览群书、已经每周给媒体写专栏的南宫涌;也有有广泛的社会网络,拉到投资拍摄综艺节目的朱明浚;坚持自己未来方向的华侨后代陈志宁;学舞台剧、电影并且迷泰拳格斗术的女孩孙琳等等等等。他们属于在韩中国留学生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更是一个个独特的个体,多元,不可复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或为家庭环境所迫,或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而全力跟生活较量着,在采访和拍摄的过程中时时被他们所触动。在我看来,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