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财富

文山市“半小时就业圈”托起群众的幸福

Rose 0

眼下正是山药上市的季节,在文山市红甸乡红宏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山药种植基地里,已是熟练工的本地居民王建林,正麻利地挥舞着铁铲挖山药。

“旺季一天能赚500元左右。”在基地务工一年多,王建林感到日子越过越安稳,“过去为了找活干,长期在外打工,一年到头难得回一次家。现在回乡后,一年到头都有活干,工资还比省外高。”

近年来,红甸乡因地制宜发展山药产业,不仅带动当地农民增收,更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山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种植到采挖都需要大量劳动力,每年用工人数在2000人以上。”红甸乡红宏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自然介绍,如今,红甸乡山药产业持续发展壮大,种植面积达1.5万余亩,用工需求不断扩大。

文山市是劳动力资源大市,农民工就业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福祉。“近年来,返乡农民工较多,而不少行业和本地企业缺少技术技能人才,出现了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文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要负责人介绍,针对新的就业形势,文山市通过以产业带动就业、优化就业服务、开展技能培训,多措并举构建“半小时就业圈”,促进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增收。2023年以来,文山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49万人次,其中就近就地转移就业16.83万人;“半小时就业圈”促进就业84853人,年均实现约21亿元的劳务经济收入。

一个产业、一个项目就是一座“就业富矿”,以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为抓手,文山市依托重大项目、重点民生工程及蓝莓、山药、三七、绿色铝等重点产业不断扩大就业岗位、开辟就业空间,以产业带动增加就业岗位1.23万个,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不久前,待业在家的王师傅被聘用到文蒙铁路1段项目部担任项目部厨师,不仅工资满意,还包吃住,“学历不高,年纪也不小了,没想到还能在‘家门口’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王师傅欣慰地说,这份工作,受益于重点项目的开工,也受益于文山市建设的“幸福里”新村就业平台。

文山市依托马塘工业园区企业用工资源,在马塘镇干塘子村建设“幸福里”新村;依托城市商贸服务用工,在城区建设零工市场1个、劳动力市场1个,摸底汇总当地零工及用工岗位数量,建立劳动力资源台账,提供求职登记、职位匹配、政策解答、技能培训等就业指导服务,促进岗位供需精准匹配,2023年以来,新型就业服务平台累计为1965家企业、2.9万余人提供了就业服务。

去年,王师傅参加了“幸福里”新村平台组织的厨师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工作人员根据他的基本情况和求职意向牵线搭桥,让他顺利在本地实现了就业。

为了助力“幸福里”新村和零工市场多元化场景运行,文山市还自主开发文山幸福里就业平台微信小程序,求职者在线即可进行检索、洽谈。截至目前,平台已入驻企业2000余个,发布岗位信息4000余个,受理求职登记4000余人。

“幸福里”新村负责人杨秋荣表示,平台不仅统筹利用各类职业培训资源为城乡劳动力提供技能培训,还将培训群转化为求职平台,精准推送就业信息,实现技能培训与企业用工无缝对接,“目前建立了18个培训群,有4000余名零工,每天在群里推送零工岗位,让有需要的人在家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杨秋荣说。

来源:云南日报

隔热隔音门窗

隔热门窗品牌

高端别墅门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