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财富

他50岁,住进上海“地府中转站”,给了块蛋糕隔壁,第二天人没了-2015年10月26日大盘多少点

Mike 0

“隔壁床的舒国走了。”这是王学文早上对同病房家属曾筱绿说的第一句话。

这里是坐落在上海临汾的一家临终关怀医院,

也被称作是“地府的中转站”。

因为这家医院和其他救死扶伤的医院有所不同,它既没有上台开刀革除弊病的医生,也没有负责迎接新生命的护士。

有的仅仅只是一批宣告生命终结的使者,以及一个个瘦骨嶙峋、命不久矣的患者。

2010年,身患腮腺癌的王学文住进了上海临汾的临终关怀医院,在他的入院评估报告中,

他被告知自己仅有三个月的寿命。

这个消息一开始让王学文及其家人都陷入了悲伤之中,但他很快就平复了自己低落的情绪。

王学文心想,三个月的时间更要好好珍惜才对。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王学文便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他在这最后的时光里,除了积极的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外,还和病友们成为了朋友。

或许是王学文乐观对待死亡的心态感动了上天,三个月后他不仅没有离世,反而精神状态比入院时要好了很多。

在这之后,王学文一呆就是五年,在这期间,王学文在病床上目送了一个又一个病友的离去。

2015年10月26日,王学文经历一场高烧后,他过了自己在医院里的第五个生日。

生日这天,王学文吃到了自己喜欢的鲜奶蛋糕。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只要没有糖尿病史,适当的吃甜食是可以的。

王学文将蛋糕分给了临床的舒国,和王学文比起来,舒国的情况要糟糕得多,

他比入院时还要消瘦,甚至最近一直都在昏迷之中,情况好歹都很难说

,舒国的家人接过蛋糕后,就将它放在了舒国的床头。

一直到第二天早上时,那块蛋糕都没有人动过,舒国也没有再醒过来

,这时离舒国入院仅过了45天,但面对这个突然离开的病友,王学文却表现得极为平静。

“他已经86岁了,活这么久了安静的走了。这是喜丧。”

也许对很多人来说,这些话只是对待病魔无可奈何的乐观罢了,

但其实对于在这里生活的患者和家属来说,他们该担心的并不是患者的病情,而是患者能否在临终前体面的离开而已。

和王学文一样深受癌症折磨的还有一个已到古稀之年的老太太梁金兰。

但和卧床不起的王学文相比,梁金兰的情况要好了很多。

梁金兰年轻时,曾是上海一家医院放射科的医生。因此她对自己的病情有着清晰的认识,这让她在面对病魔时多了一份坦然。

所以当梁金兰预感到自己病情逐渐恶化时,她为了不成为丈夫和女儿生活的累赘,主动提出了到临汾临终关怀医院住院。

在梁金兰入院后,她的丈夫陶家林经常到医院里陪伴她,

或许是相濡以沫了半生的不舍,梁金兰几次拒绝了丈夫的陪伴都无果,最终也只能妥协接受丈夫的照顾。

这天的夫妻俩,正在谈论着最近的生活,虽然此刻的陶家林看上去一切正常,但不久前他才刚因脑梗住院。

在照顾梁金兰期间,陶家林总是忙前忙后,有时他总是一遍又一遍的确认,梁金兰吃没吃药,喝没喝水。

在丈夫的细心照料下,梁金兰的心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总是面带微笑的看着周围的一切,她的脸上除了岁月的痕迹,并没有一丝病人的模样。

但即使如此,梁金兰还是有着自己不为人知的一面,虽然和其他没有亲人陪伴照料的病人比起来,

梁金兰人生最后的时光是幸福的。但这恰恰也成了她的心结。

尽管丈夫陶家林在身边时,他依然能够忙前忙后的照顾自己,但实际上因为脑梗所致,陶家林有时在生活上已经不能自理了。

其次是女儿陶文杰,梁金兰入院后,女儿一边要忙于工作,另外一边又要照顾家里的孩子,还要时常来医院陪伴自己,这些温暖的背后都让梁金兰觉得是自己拖累了女儿。

一想到这里,这个往日总是面带微笑的老人便泣不成声,此刻,她甚至像个孩子一样显得有些无理取闹起来。

后来,梁金兰为了抒发自己的情绪,便悄悄给女儿写了一封信,

她还特地提醒女儿,一定要在自己死后才打开信件。

给女儿的信件完成后,梁金兰的的病情开始恶化,但在她倒下之前,她还是极力让女儿将丈夫送到了养老院。

梁金兰看着离开的丈夫和女儿,好像了切了心中愿望一样,开始陷入了长久的昏迷中,当女儿安排好父亲后,刚上车准备回医院时,医生突然来了电话。

你们走后,老太太就一直昏迷不醒了。”两天过后,梁金兰在一片安静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当女儿将父亲从养老院接到医院时,这个失去妻子的老人起先只是沉默,再到后来他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哭了起来。

梁金兰去世后,女儿打开了信件,信件的内容很简单,除了表达对医院医生护士的感谢外,就是对丈夫和女儿的爱。

陶文杰将信读了一遍又一遍,她知道母亲的心愿已了,那么自己能做的就是照顾好父亲,然后继续生活即可。

王学文后来也听说了梁金兰的情况,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平静,这在临终关怀医院里,只是每个患者的必经之路。

只是有的患者离开得早,有的患者离开得晚,尽管大家都知道留在这里迎接自己的将是怎样的结果,但比起没有尊言的离开,这里能给到患者们最好的体面。

然而和同为患者家属的陶文杰相比,王龙则要艰难得多。

王龙是家里的独生子,父亲王跃进患癌后,他就在父亲的请求下将其送到了临终关怀医院。

但此时的王跃进,病情已经恶化到了一个很严重的地步,

入院后就一直处于昏迷之中,这让刚步入社会的王龙有些束手无策。

虽然他根本不知道接下来还会发生怎样的变故,但此时此刻他能做的就是在安静照顾父亲的同时,把母亲的情绪也照顾好。

然而就在这个年轻人为父亲的病情焦头烂额时

,他的母亲却在来医院照顾父亲的路上发生了车祸,虽然伤情没有危及性命,但双脚都被打上了石膏。

这真是麻绳专挑细处断。王龙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车祸,情绪一下子跌到了谷底。

尽管王龙非常无助,但此时的他根本不能倒下,于是为了方便同时照顾到父母,他只能将受伤的母亲安排到距离父亲不远处的医院住院。

这才勉强解决了同时照顾父母的问题。然而此时才是内心最煎熬的开始。

王龙每天要往返两家医院跑,时间一长,脸上的疲惫也日渐明显。但为了让父母可以安心,他还是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冷静。

在王龙步入社会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部队里。因此他和父亲的关系并不怎么亲近,甚至有时疏远得可怕。

但在王跃进住院期间,父子两的关系得到了空前的改善。

王跃进病情稍微好转时,他会和身旁的病友谈论自己的儿子,说到激动之处,王跃进总是一脸骄傲。

王龙有时会在病房里陪王跃进说话,父子两有时聊到开心之处,都会不由自主的发笑。

就在父子两关系关系空前好转之际,王跃进却突然病故了。

王龙面对这突然的当头一棒,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悲伤。即使在王跃进的葬礼上,王龙都表现得极其平静。他甚至没有掉一滴眼泪。

然而当父亲即将火化之际,这个忍耐已久的大男孩终于崩不住了。

王龙扑通跪地,声嘶力竭呼喊着“父亲”二字,但此时的王跃进却再也无法回答了。

王学文很快也从病友口中得知了王跃进的事情。

他知道在这家临终关怀医院里,这样的生离死别和声嘶力竭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或许今天正和你谈笑风生的病友,明天突然就离开了。

但世事无常,如果无法反抗病魔,那就在即将倒下之前,认真过好自己的每天就好。

2016年9月10号中午,王学文终于在目送一个个病友离开后永远的闭上了双眼。

当王学文的母亲赶到医院时,她直接按捺不住的放声大哭了起来,前来安排王学文出院手续的医生都担心她情绪过激出现其他情况,但王学文的母亲却只是一边哭一边说

“我不是因为他离开难过掉眼泪,是这么多年了,他没享过什么福,现在终于不用再那么痛苦了。”

是啊!比起被病魔缠身痛苦不堪,能够在生命终结之前,和家人在一起享受人生最后的时光,然后在这样一家医院里,安静的走完自己的一生。其实也是一种体面。

据统计,目前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人共有1.9亿,占全国人口的13.50%。也就是说每7个人里面就有1个是老人,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在这样的现状面前,或许我们除了给老人更多的关怀和照顾之外,也需要更多这样的临终关怀医院。

因为死和生一样同等重要。我们生时需要体面,死时的每个生命也应当得到应有的尊重。

隔热门窗品牌

欧大师系统门窗订制

隔音门窗订制

系统节能门窗品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