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财富

从半截帘门说起

John 0

半截门帘多见在北方尤其是东北,它的形成有一定的环境影响。它的第二个作用是展示女人的绣工。过去的女孩从小就要学针线活,新媳妇讲究“亮活儿”,是女孩的针製女红的展示。

但是它的主要作用,即是一种边界线,同时又保持了空气流通。

这种大半截门帘在东北很常见。这和东北的气候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东北的冬季漫长而且严寒,早年间的取暖靠的是火炕和火盆。老人说,火炕就是一面火墙。一天两顿饭的烟火把炕烧热后,依靠炕的散热保持室内温度。有的条件好的人家,炕头上放个小棉被,来人就让“上(炕)里,里头热乎”。

做好饭后再挖一大泥盆通红的碳火放在炕梢,外面进来的人烤烤火散散凉气。

为了驱除严寒,东北多是口袋房对面炕。我见过最长的口袋房是11间房子八铺炕。都是一明两暗式的。

所谓一明两暗,就是房子正中间是所谓的中堂,开门看到底,有的地方叫“堂屋”,正中间一大块空地,两边是锅台。

进了堂屋(后来多叫外屋),左右中间开门,叫“隔山门”,是每间屋子的分界线。每间屋子里南北两铺炕。人口多的人家,每股一铺炕,有的人家小孩子多,通腿睡,三四个或者更多孩子,两头是枕头,身子在中间,共用一床被。既能节省东西,又减少了妇女的劳动压力。(毕竟过去的纯手工时代,尤其是妇女,劳动强度太大,几乎睡觉都是奢侈。)冬天的夜里,还要把棉衣服都“压”上来保暖。

人口少的人家,自己不盖房,谁家有闲炕找一铺住。主要是为了冬天的取暖,还有是防备“胡子(土匪)”小户人单,容易让土匪盯上,大户人家有院墙,并且“养枪”。

过去的东北,盖房子不难,山上有木头,挂锄大家帮忙脱些土坯,头年秋季打下苫房草,没有草的地方春天拉几车碱土回来。备完料,选个前后无雨的时间,只要一天房子主体完工,烟囱冒烟。然后安上门窗框,备料足的上好门窗,糊上油纸,就能住了。

但是气候在那,盖房容易过冬难,所以五六口人的多是找一铺炕住。

那时候要是进一个院子,少的是四五个孩子。招住户的人家,最多的得有二十多个半大孩子。大户人家有三四十个孩子。像我们那的曹家大院,八十多口人。除了十一间正房,还有东西厢房,我家59年伺候大食堂的时候分家,也是二十七八口人。

那时候就是互不相关的人家住在一起,也会有家族意识。孩子吵嘴打架了,大人最通常的是告诉大的,“咱们是亲戚,你是哥哥(或姐姐),得护着弟弟(或妹妹)”。说小的“你是弟弟(或妹妹),得听哥哥(或者姐姐)的话,要不然就没人管你了”。

因为火炕的位置不同,热度差别大,为了平衡温度,俩屋中间就不装门,只是挂个绣花门帘。门帘长了,底半部容易沾脏,时间一长就习惯了半截帘的风俗。

而每铺炕都有布幔帐,作用就是房间的间隔。所以新媳妇结婚娘家人给挂上幔帐时候说“娘家打起这面墙,生了儿子上大梁”。

其实,每一种民俗,都是和地理环境生活条件分不开的。所以说历史像一条河,从荒凉的、粗野的往昔流到繁华的、文明的今天,从原始的、虎啸猿啼的群山流到现代的、街长楼高的人世间。(此句来源,刘再复〈大河,永远的奔流〉)。

系统门窗品牌排行榜

断桥铝合金门窗品牌

欧大师断桥铝合金门窗加盟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