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详解以太坊讲解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以太坊详解的问题,以及和以太坊讲解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Tendermint详解以太币的发行5、以太坊名词解析【以太坊易错概念】nonce, 公私钥和地址,BASE64/BASE58,Tendermint详解摘要
您熟知并喜爱的区块链有一个相当严格的结构。作为一名开发人员,在这种情况下您有两种选择:在受限的环境中构建应用程序,或者进行代码分叉并创建自己的链。然而,创建自己的链并非易事——您还需要启动网络并决定所使用的共识机制。
Tendermint是用来启动区块链的开源软件,让您可以用任何语言编写应用程序。更厉害的是,它可以与其他区块链进行通信。
创建加密货币或区块链网络需要投入大量工作,远远不止于初始化数据库。它需要在安全性、去中心化和可扩展性之间为激励和权衡取得微妙的平衡。
有些团队已经探索了一系列不同的方法,来构建最强大的区块链生态系统,这也在情理之中了。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了解其中一种方法:Tendermint。
如果您对区块链有所了解,就会感觉Tendermint的大部分内容都似曾相识。在深入研究之前,我们首先回顾一些关键概念。
Tendermint是一种区块链堆栈。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同样也是区块链堆栈。请记住,这并非只关乎区块链数据库本身,还关乎节点的对等网络、它们如何相互作用,以及您通过交易和智能合约可以做到的事情。其目标是在即便不信任其他任何人的情况下,让所有人都统一一种状态(比如数据库的快照)。
在很大程度上,如今的主要区块链已经想出了达成这一点的“秘籍”。然而,它们通常依赖于一体化架构:这是一个软件工程概念,意味着组件相互连接且相互依赖。您不能从中取走一部分,然后插入到别的架构中。
如果您想保证灵活性,一体化架构并非理想的选择。在相反类型的模型(具有模块化架构)中,您可以在不必担心破坏任何架构的情况下调整单个组件。对于一体化架构,您在升级单个组件时必须确保每个组件保持兼容。
现在,我们理解了其中的差别,可以继续来了解Tendermint协议。
您可能已经知道,比特币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它解决了所谓的拜占庭将军问题。在这里我们不会详细讨论这个问题(如果您感兴趣,请参阅我们关于拜占庭容错的文章)。您只需要知道,它详细说明了参与者必须在分布式环境中进行通信的场景。
这些参与者不知道其他人是否在撒谎,也不知道他们之间发送的消息是否被篡改。即便存在这些问题,如果参与者可以针对一组事实达成一致,则系统会被认为存在拜占庭容错。
显然,在去中心化的环境中,正确把握这一点至关重要。不具有拜占庭容错的加密货币并不能真正发挥作用——您需要某种中心化组织进行协调,这就与目的背道而驰。如果很多数字货币一样,比特币通过使用工作量证明(PoW)共识算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已经了解一体化/模块化架构之间的区别,也知道去中心化加密货币网络需要具有拜占庭容错能力。接下来我们谈谈我们通常在区块链中看到的三层架构:应用层、共识层和网络层。
共识层和网络层是让网络节点相互通信并尽量就一组事实达成一致的地方。应用层则可让您自行进行操作——好比以太坊的去中心化应用程序和智能合约或者比特币中的自定义交易。
然而,Tendermint是公司的名称(由最初撰写白皮书的开发人员JaeKwon创立),而TendermintCore是这家公司正在开发的实际软件。更具体地说,这款软件有两个主要组件:核心共识引擎(Tendermintcore)和应用程序接口(ABCI)。
TendermintCore是一个能够实现容错的系统。本质上,它是一台大型分布式计算机,可在同一时间向每个人显示相同的状态。只要至少三分之二的参与者是诚实的,一切就会顺利进行。但几乎每个区块链都是这样的,难道不是吗?它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
首先,TendermintCore使用的共识机制是权益证明(PoS)。每个周期从一组验证者中选择一个随机节点。随后,该节点必须提出下一个区块(在所谓的循环系统上进行)。如果其他验证者对它满意,就会添加新的区块,并更新链。结果可以即时确定——与比特币或以太坊不同,它不需要等待确认来确保您的交易有效。
别着急,它还有其他特色!TendermintCore采用模块化架构,应用层与共识层和网络层分离。简而言之,这意味着您可以将自己的应用程序层插入到堆栈中,而无需担心繁杂的激励机制或共识算法。
这对终端用户来说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对于开发人员来说,能够利用现有框架就意味着他们可以直接构建应用程序,而无需建立整个网络。来自区块链的数据可以通过管道传输到集成层,让开发人员可以用任何语言编写软件。
神奇的事情发生在所谓的应用程序区块链界面(或简称ABCI)上。您可以把它想象成树莓派电脑上的GPIO引脚。您可将各种第三方组件连接到这些引脚,从LED到精心设计的植物洒水系统。ABCI以类似的方式定义了区块链以及在区块链上运行的应用程序之间的边界。
应用程序接口和共识机制的分离为分布式应用程序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可以将任何编程语言合并到它们的业务逻辑当中。
您只需要看看Ethermint这个具体示例就可以知道它的用处:Ethermint采用了以太坊代码库,删除了工作量证明机制,并将以太坊虚拟机建立在Tendermint之上。
这使得一些有趣的操作成为可能。首先,以太坊开发人员可轻松将他们的智能合约移植到新引擎上,或者使用Solidity语言编写新的合约。除了提供以太坊功能之外,Ethermint还可作为以太坊权益证明,让我们一睹Casper在以太坊2.0中实现的样子。
“区块链互联网”的承诺吸引了许多人使用Tendermint协议。互操作性是加密货币领域期待已久的一个补充,因为它意味着数百个单独的区块链将变得交叉兼容。
目前,CosmosSDK已投入大量工作,CosmosSDK是一个开源框架,让任何人都能创建特定于应用程序的公共或私有区块链。随后,这些区块链可以通过所谓的CosmosHub接入更广泛的Cosmos网络,并在那里与其他区块链进行交流。
很多热门的项目已经使用CosmosSDK来构建,比如BSC、KAVA、BandProtocol、Terra和IRISnet。
作为一个区块链引擎,Tendermint已经引起了加密货币领域众多利益相关者的注意,包括开发人员和终端用户。
以太币的发行以太币
天天在说的以太币,到底是怎么产生和发行的,这里做个简单介绍。
首先以太坊币是以太坊发行的一种数字货币,这个我想大多数人都清楚。
以太币来源
那么以太币的来源包括以下几部分:
矿前奖励:预付款给与贡献者6000万个以太币
区块的奖励:目前挖出一个区块奖励5个以太币给矿工。
叔块奖励:这个和比特币不同,矿工在挖出一个区块后,但是并不是在主链上,那么这个区块叫做叔区。如果这个叔区块在后续挖矿中作为叔区块被引用了,那么挖出这个区块的矿工获得7/8的区块奖励,也就是4.375个以太币,且另外引用这个区块的矿工获得0.15个以太币,注意,这里的引用最多两个。
比特币的总量是2100万个,那么以太币也不是无限生成的,每年以太币发行1800万。之前笔者文章中有提到过,这个数字货币因为密钥的丢失,所以每年的发行和意外的丢失会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并不是你看官方数据有多少就真正有多少在流通,这个应该能理解。
以太坊在不久将来会采用casper的机制,这个和目前的GHOST机制不一样。具体的机制还待看。
矿工角度来看
从矿工的角度来看待以太币,那么就分为三块:
挖矿的奖励,这个还是5个以太币。(固定收益)
交易的手续费,之前就有人一直在问万一哪天比特币2100万挖完之后,挖矿如何获得收益,那么交易费就是其中的一项收益,以太坊上交易都会带上交易费用,那么这个也就是矿工的一部分所得。(动态收益)
叔区块收益,上文就提到过的,这个区块如果有叔区块,那么从叔区块中获得1/32个以太币也就是0.15个以太币的收益。且每个区块至多引用两个叔区块,被引用过的区块不能再被引用。(动态收益)
以太币的单位:
基本单位为wei,下表具体是各个比例:
单位维度个数(wei)
wei1wei1000
Kwei1e3wei1000000
Mwei1e6wei1000000000
Gwei1e9wei1000000000000
microether1e12wei10000000000000000
milliether1e15wei10000000000000000000
ether1e18wei10000000000000000000000
叔区块奖励
回过头感觉有必要再说下叔区块的奖励:
叔区块顾名思义是区块的父区块的兄弟区块。那么区块链只有一条主链,故叔区块不在主链上,导致叔区块的原因,由于是网络的延迟没有同步,那么一个叔区块如果引用在有效的主链上,挖出叔区块的矿工获得4.375个以太币(区块奖励的7/8)。上文说到叔区块的引用获得奖励,那么这个奖励对挖到叔区块的矿工也是有一个间隔层数的关系。具体如下:
间隔的层数获取的比例以太币
17/84.375
26/83.75
35/83.125
44/82.5
53/81.875
62/81.25
参考:《以太坊技术详解与实战》
5、以太坊名词解析详解参见:私钥、公钥、地址
以太坊的密钥与比特币作用相同[相当于你在工商、招商、建设等银行设置的密码]
以太坊将明文密钥通过[混入用户自己设置的密码]加密算法生成的一种JSON格式的字符串,并以文件格式存储,以达到保存密钥的作用。
一系列的由12、15、18、21等不同数量的单词构成。
作用跟Keystore相同,就是给脑子不好使的同学们用的
'JSON是啥...''这一长串的括号加数字是什么鬼...''我输入了密码为什么出来了这些东西...你们的钱包APP是不是有问题啊...'
举个花生:
大白话时间:
所有交易都包含以下组件:
【以太坊易错概念】nonce, 公私钥和地址,BASE64/BASE58,以太坊里的nonce有两种意思,一个是proofofworknonce,一个是accountnonce。
在智能合约里,nonce的值代表的是该合约创建的合约数量。只有当一个合约创建另一个合约的时候才会增加nonce的值。但是当一个合约调用另一个合约中的method时nonce的值是不变的。
在以太坊中nonce的值可以这样来获取(其实也就是属于一个账户的交易数量):
但是这个方法只能获取交易once的值。目前是没有内置方法来访问contract中的nonce值的
通过椭圆曲线算法生成钥匙对(公钥和私钥),以太坊采用的是secp256k1曲线,
公钥采用uncompressed模式,生成的私钥为长度32字节的16进制字串,公钥为长度64的公钥字串。公钥04开头。
把公钥去掉04,剩下的进行keccak-256的哈希,得到长度64字节的16进制字串,丢掉前面24个,拿后40个,再加上"0x",即为以太坊地址。
整个过程可以归纳为:
2)有些网关或系统只能使用ASCII字符。Base64就是用来将非ASCII字符的数据转换成ASCII字符的一种方法,而且base64特别适合在http,mime协议下快速传输数据。Base64使用【字母azAZ数字09和+/】这64个字符编码。原理是将3个字节转换成4个字节(3X8)=24=(4X6)
当剩下的字符数量不足3个字节时,则应使用0进行填充,相应的,输出字符则使用'='占位,因此编码后输出的文本末尾可能会出现1至2个'='。
1)Base58是用于Bitcoin中使用的一种独特的编码方式,主要用于产生Bitcoin的钱包地址。相比Base64,Base58不使用数字"0",字母大写"O",字母大写"I",和字母小写"l",以及"+"和"/"符号。
Base58Check是一种常用在比特币中的Base58编码格式,增加了错误校验码来检查数据在转录中出现的错误。校验码长4个字节,添加到需要编码的数据之后。校验码是从需要编码的数据的哈希值中得到的,所以可以用来检测并避免转录和输入中产生的错误。使用Base58check编码格式时,编码软件会计算原始数据的校验码并和结果数据中自带的校验码进行对比。二者不匹配则表明有错误产生,那么这个Base58Check格式的数据就是无效的。例如,一个错误比特币地址就不会被钱包认为是有效的地址,否则这种错误会造成资金的丢失。
为了使用Base58Check编码格式对数据(数字)进行编码,首先我们要对数据添加一个称作“版本字节”的前缀,这个前缀用来明确需要编码的数据的类型。例如,比特币地址的前缀是0(十六进制是0x00),而对私钥编码时前缀是128(十六进制是0x80)。表4-1会列出一些常见版本的前缀。
接下来,我们计算“双哈希”校验码,意味着要对之前的结果(前缀和数据)运行两次SHA256哈希算法:
checksum=SHA256(SHA256(prefix+data))
在产生的长32个字节的哈希值(两次哈希运算)中,我们只取前4个字节。这4个字节就作为校验码。校验码会添加到数据之后。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前缀、数据和校验码。这个结果采用之前描述的Base58字母表编码。下图描述了Base58Check编码的过程。
相同:
1)哈希算法、Merkle树、公钥密码算法
https://blog.csdn.net/s_lisheng/article/details/77937202?from=singlemessage
2)全新的SHA-3加密标准——Keccak
https://blog.csdn.net/renq_654321/article/details/79797428
3)在线加密算法
http://tools.jb51.net/password/hash_md5_sha
4)比特币地址生成算法详解
https://www.cnblogs.com/zhaoweiwei/p/address.html
5)Base58Check编码实现示例
https://blog.csdn.net/QQ604666459/article/details/82419527
6)比特币交易中的签名与验证
https://www.jianshu.com/p/a21b7d72532f
关于以太坊详解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